|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授权号 | 获准国别 | 完成人 | 类型 | 类别 |
| 1 | 一种含双平行四边形的单层单段导轨式平面机器人 | ZL202110479672.5 | 中国 | 宫金良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 | 一种含伸缩杆的双导轨式平面机器人 | ZL202110037700.8 | 中国 | 宫金良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 | 一种含转动副的双导轨式平面机器人 | ZL202110037702.7 | 中国 | 宫金良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 | 用于切削加工的卧式单向扭矩调整装置 | ZL202010828539.1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 | 用于切削加工的双向加工力调整平台 | ZL202010868046.0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 | 用于切削加工的单向加工力的测量与补偿装置 | ZL202010868048.X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 | 用于切削加工的双向加工力测量与补偿装置 | ZL202010834662.4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8 | 用于切削加工的单向加工力调整平台 | ZL202010834681.7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9 | 用于切削加工的串联式双向恒加工力调整平台 | ZL202010834771.6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0 | 用于切削加工的双轴恒力加工补偿装置 | ZL202010868036.7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1 | 用于切削加工的单轴恒力加工补偿装置 | ZL202010834800.9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2 | 用于切削加工的串联式双向恒加工力工作台 | ZL202010828473.6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3 | 用于切削加工的平面恒力加工调整平台 | ZL202010828476.X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4 | 一种曲轴的抛光方法 | ZL202010396668.8 | 中国 | 丛建臣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5 | 原位多相颗粒耦合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ZL202111292941.3 | 中国 | 丁金花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6 | 一种液体介质控制的微型构件拾放装置及方法 | ZL202110946720.7 | 中国 | 范增华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7 | 一种基于CFRP传动轴的可控变载齿轮试验台 | ZL202010439898.8 | 中国 | 袁伟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8 | 一种激光辅助式微振切削装置 | ZL202010397011.3 | 中国 | 韩金国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9 | 一种可转位的三自由度高带宽振动辅助切削装置 | ZL202010788003.1 | 中国 | 韩金国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0 | 一种表面微结构切磨一体化加工系统与方法 | ZL202010409877.1 | 中国 | 韩金国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1 | 一种跨尺度分级微结构创成方法 | ZL202010396639.1 | 中国 | 韩金国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2 | 一种多频耦合跨尺度分级微纳结构创成装置 | ZL202010397028.9 | 中国 | 韩金国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3 | 一种可实现运动解耦的大行程二维精密微动平台 | ZL201910330438.9 | 中国 | 贺磊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4 | 一种基于旋转式快换机构的绳驱机器人 | ZL202110375739.0 | 中国 | 牟宗高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5 | 一种金属结构件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 ZL202110383409.6 | 中国 | 任建华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6 | 一种基于交变磁场的复杂曲面磁场辅助光整装置及方法 | ZL202110101410.5 | 中国 | 田业冰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7 | 一种内储存微纳磨粒混合剪切增稠液的防弹衣式砂轮 | ZL202110101384.6 | 中国 | 田业冰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8 | 一种基于磁场辅助的微细结构振动光整装置及光整方法 | ZL202011022513.4 | 中国 | 田业冰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29 | 一种振动光整装置及方法 | ZL202110101382.7 | 中国 | 田业冰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0 | 一种基于可控磁场内表面磁场辅助光整装置及方法 | ZL202110101408.8 | 中国 | 田业冰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1 | 一种基于磁场耦合的双向协同振动抛光装置及方法 | ZL202111064044.7 | 中国 | 田业冰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2 | 一种机载LiDAR姿态角补偿装置解耦控制方法 | ZL201810264066.X | 中国 | 王建军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3 | 一种超细晶镁合金板材表面梯度组织结构与强化层及其制备方法 | ZL202011529185.7 | 中国 | 王宗申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4 | 一种心血管支架的电解抛光装置 | ZL202010118094.8 | 中国 | 魏修亭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5 | 一种疏水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ZL202110222987.1 | 中国 | 吴永玲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6 | 一种用于布料激光焊接的硅溶胶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ZL202110438785.0 | 中国 | 吴永玲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7 |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驻波型磁斥力单向旋转电机 | ZL201910384995.9 | 中国 | 杨小辉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8 | 一种马铃薯分级捡取装置 | ZL202110317662.1 | 中国 | 杨振宇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39 | 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试验中钢丝绳和风电叶片空间角度的精准测量装置 | ZL202110766870.X | 中国 | 张磊安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0 | 一种用于风电叶片静力加载侧拉试验中的自重平衡装置 | ZL202011169290.4 | 中国 | 张磊安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1 | 基于声发射信号特征识别与加工参数自动匹配的陶瓷激光车削复合塑性加工方法 | ZL202010105737.5 | 中国 | 赵玉刚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2 | 变通道转角自弯曲挤压模具及其设计、制造和挤压方法 | ZL202010520555.4 | 中国 | 朱光明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3 | 流线型自弯曲挤压模具及其设计方法 | ZL202110101523.5 | 中国 | 朱光明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4 | 一种温度辅助超声喷丸装置及方法 | ZL202011254144.1 | 中国 | 朱立华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5 | 一种普通机床实现超精密平行线性微结构加工方法 | ZL202010978799.7 | 中国 | 王金辉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6 | 一种镁合金表面低成本轻质高熵合金/氧化铝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 ZL202110800850.X | 中国 | 朱建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7 | 一种增强激励田字形全风向风致振动压电俘能装置 | ZL202010650977.3 | 中国 | 宋汝君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8 | 一种不倒翁式非线性磁力扰动的多风向风力压电发电装置 | ZL202010258438.5 | 中国 | 宋汝君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49 | 一种基于全风向环境激励的风致振动电磁发电装置 | ZL202010039890.2 | 中国 | 宋汝君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0 | 一种聚风开关门式压电-电磁发电装置 | ZL202110406662.9 | 中国 | 宋汝君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1 | 一种基于全风向涡激振动的风力压电发电装置 | ZL202010787686.9 | 中国 | 宋汝君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2 | 一种翼面凹坑局域气动弹性振动压电俘能器 | ZL202110360347.7 | 中国 | 宋汝君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3 | 一种全风向风柱发电装置 | ZL202110677907.1 | 中国 | 宋汝君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4 | 用于切削加工的全向恒扭矩加工辅助装置 | ZL202010868039.0 | 中国 | 程祥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5 | 一种风电叶片内腔废弃胶粘剂清理机器人 | ZL201810298688.4 | 中国 | 张磊安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6 | 混粉气雾化快凝磁性磨料制备用椭圆轮式高压数控送粉器 | ZL201910835101.3 | 中国 | 赵玉刚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7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的四轮分布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129.7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8 | 基于双通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的两轮集中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555.0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59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单向阀的两轮集中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079.2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0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两轮集中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073.5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1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单向阀的四驱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气路 | ZL201910429118.9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2 | 基于双通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的四轮分布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113.6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3 | 基于双通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的两驱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气路 | ZL201910429075.4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4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的四驱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气路 | ZL201910429080.5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5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单向阀的两驱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气路 | ZL201910429033.0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6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单向阀的四轮集中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070.1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7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单向阀的两轮分布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114.0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8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的两驱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气路 | ZL201910429066.5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69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两轮分布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081.X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0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四轮集中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120.6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1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单向阀的四轮分布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606.X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2 | 基于叠加式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四轮分布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607.4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3 | 一种基于电动式飞轮、燃料电池及锂电池的复合储能系统 | ZL201910232230.3 | 中国 | 孙宾宾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4 | 基于双通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的两轮分布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062.7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5 | 基于双通单向阀和线性排气电磁阀的四轮集中驱动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ZL201910429593.6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6 | 一种基于对转双转子电机和轮毂电机的纯电驱动桥及其控制方法 | ZL201910256993.1 | 中国 | 谭迪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7 | 一种电动式飞轮与燃料电池复合储能系统 | ZL201910232628.7 | 中国 | 孙宾宾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8 | 一种多点支撑平台的调平控制方法 | ZL202110075160.2 | 中国 | 张帆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79 | 基于能量回收的拖挂式房车防横摆系统及其方法 | ZL202110680898.1 | 中国 | 李迪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80 | 一种三轴以上油气悬挂车辆的调平系统及调平方法 | ZL202110608168.0 | 中国 | 张帆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81 | 带有蝙蝠形槽的单边止退模块化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 | ZL202011505222.0 | 中国 | 张学义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82 | 一种四腿支撑作业平台的自动调平方法 | ZL202110609062.2 | 中国 | 张帆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83 | 一种电-液压复合驱动系统及驱动方法 | ZL202110782696.8 | 中国 | 张铁柱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 84 | 一种混合励磁凸极分块转子开关磁通电机 | ZL202011616341.3 | 中国 | 史立伟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 85 | 一种带双级正反向差异传动装置的起动发电系统 | ZL201811097740.6 | 中国 | 史立伟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86 | 一种四支腿同步展收机构 | ZL202110023403.8 | 中国 | 张帆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87 | 一种用于城市公交的气动制动装置及制动方法 | ZL202110782605.0 | 中国 | 张铁柱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其它 |
| 88 | 一种基于双侧偏心轮和蜗轮蜗杆的双向增力式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 | ZL202111066966.1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89 | 一种基于直线电机和双侧偏心轮的双向增力式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 | ZL202111066968.0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90 | 一种基于双侧偏心轮的双向增力式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 | ZL202111066943.0 | 中国 | 杨坤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91 | 一种双模块集成式主动配流的电磁直驱伺服泵 | ZL202111079507.7 | 中国 | 谭草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92 | 一种多孔材料吸声系数的计算方法 | ZL201811172393.9 | 中国 | 李丽君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93 | 一种汽车用磁齿轮永磁电机 | ZL202011628560.3 | 中国 | 史立伟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 94 | 一种流体飞轮储能系统 | ZL202110782695.3 | 中国 | 张铁柱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其它 |
| 95 | 一种基于非充气轮胎的电动轮一体化集成结构及装配方法 | ZL201910953515.6 | 中国 | 谭迪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96 | 上装作业中汽车起重机底盘的姿态保持自动控制方法 | ZL202110742181.5 | 中国 | 张帆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97 | Wheel hub mo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 US11299031 B2 | 美国 | 史立伟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98 | Driving motor with asymmetric magnetic pole type of permanent magnet and claw pole electric excitation for electric automobile | US11323014 B2 | 美国 | 张学义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99 | Multi-Source Hybrid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Of Travel Trail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11202011413P | 新加坡 | 李迪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 100 | SITTING TYPE WALKING LOWER LIMB EXOSKELETON | LU501045 | 卢森堡 | 李波 | 发明专利 | 合作完成—第一人 |